2025-01-03
“能从事民政工作,我感到很幸福!”回顾在民政系统工作的22年,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主任刘坤如是说。
2003年进入吉林省民政厅工作以来,刘坤始终坚守为民初心,认真履职尽责,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。前不久,他被授予“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“不仅要‘驻’进村里
更要‘住’进村民心里”
2016年,刘坤被吉林省民政厅派驻靖宇县花园口镇仁义村。5年间,他先后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、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。
“多干实事,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”是刘坤给自己定下的目标。为摸清村情民需,刘坤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,与村民拉家常,向他们宣讲政策。
村民于某患有小儿麻痹症,他的妻子是精神障碍患者,家庭生活较为困难。“你想学什么技术?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你。”刘坤询问于某的想法。“我想在院子里种香瓜、养蜂。”于某说。
看到于某有了主动求变的干劲,刘坤很是欣慰,协调多方力量给予精准帮扶。于某养蜂的愿望实现后,他又尝试着养牛、酿酒……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,日子也越过越红火。
据刘坤介绍,结合仁义村的地理位置、自然条件等因素,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共同谋划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项目。项目分为短期、中期、长期3种。短期项目是依托吉林省民政厅扶持资金和县级“以奖代投、因户施策”扶持政策,引导村民进行种植、养殖类产业转型,发展庭院经济;中期项目是申请县级财政扶持,整村推进蓝莓种植,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;长期项目是发挥村子毗邻松花江的地理优势,打造美丽乡村游品牌。
“作为驻村干部,我们不仅要‘驻’进村里,更要‘住’进村民心里,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。”刘坤说。
“看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重新站起来
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”
驻村结束后,刘坤被任命为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主任。对他来说,为残疾人提供假肢、矫形器配置服务和康复治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。为此,他抓紧时间学习业务知识,了解相关政策。
“谢谢你们的帮助,没想到我还能站起来。”前不久,白山市的郭某穿戴着假肢到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向工作人员道谢。他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,一度意志消沉。得益于吉林省“爱心助行”公益项目的资助,他安装了假肢。
“看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重新站起来,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。”刘坤说。多年来,刘坤带领工作人员深入服务对象家中,为他们安装假肢和矫形器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。他们还走进幼儿园、中小学,开展儿童、青少年足脊筛查,通过制作矫形器、矫正坐姿、日常随访、普及康复知识等方式,对足脊异常的孩子进行干预。“孩子的足脊异常问题一定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为此,我们通过制作展板、印制宣传彩页、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,持续开展科普宣传。”刘坤说。
“用爱心、细心和责任心
让入住老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”
吉林省颐乐康复中心是省假肢康复中心的下设单位,主要服务对象是失能失智老人。如何让入住老人享受到贴心服务、让老人的家属放心,是刘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为提升服务质量,刘坤坚持“科学养老、健康养老、文化养老、幸福养老、安全养老”理念,积极推进颐乐康复中心标准化建设。目前,该中心已建立229项服务标准。
刘坤牵头成立“时光社工”团队,探索“养老+社工”服务模式。社工密切关注入住老人的身心状况,定期开展书法、棋牌、剪纸等小组活动,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。“英姨的笑容越来越多了,她是一个慢热型的老人。”“赵叔对养生锤很感兴趣,听讲座时很认真。”……社工为入住老人制作了“时光日记本”,以图文形式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点滴。
定期到颐乐康复中心转转,看看老人们的精神状态,问问他们的需求,这已成为刘坤的一个习惯。“我们要用爱心、细心和责任心,让入住老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”刘坤说。
78岁的张大爷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,日常出行要靠轮椅。每次见到刘坤,张大爷都会紧紧拉着他的手,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。
“服务对象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。我会立足岗位职责,继续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。”刘坤说。
来源:《中国社会报》记者:刘静静
编辑:魏敬专 校对:林岩岩